搜尋此網誌

2023年6月20日 星期二

永恆少年

彼得潘的「永無島」我們曾去過,那個海潮聲至今可聞,只是我們再也不想去了。我是在看了「小王子」與「彼得潘」後,才深深明白「父親」原型的重要性。
當我還在「永無島」時,「父親」給我的理智,紀律,現實與負責,牽引我離島上岸,而且一旦上岸後,就再也回不去了。因為成長不但有時間性,也是一條不歸路。但有些人就一直拒絕成長與自我負責,錯過了上岸的時間。例如,在手機遊戲與社交網路的青少年們,他們的心思就是還在永無島上,如果到了30而立,他們仍然貶抑外在現實世界,無法遵守承諾,他們就上不了岸了。於是到了五六十歲,仍可以看到老老的老王子老公主與老彼得們,繼續遊蕩穿梭於已經不合時宜的年輕狀態,追逐著「貧乏」的快樂,並且抱怨不被重視。
但我們都經歷過「永恆少年」那種渴望被人一眼看穿,被人照顧安頓的美好。我們也許還記得靈性,喜歡自然爽朗,無憂無慮,也許還能保有純真好奇,並且勇於冒險追求自由。但是什麼讓我們擺脫負面特質?有辦法在重複性的工作中超越,能磨出耐性,願意服從紀律並且擔負責任?
當彼得潘不斷回來載溫蒂去島上大掃除,要她補衣服縫口袋,晚上幫忙蓋被子,他其實是需要一個媽媽來當作工具人。「永恆少年」這種與母親共生,被母親控制的情結,剛好需要對立面的「父親」原型來牽引跨越,找到人生方向。但弔詭的是,「父親」卻是他們最痛恨的那種虛偽功利的大人。
「父親」原型的理智,紀律,實際,當過度強調時就變成太在意外人的評價,戮力於追求權力與自己的既定成就,時時戴著人格面具也不自知,因此常難以真實碰觸自己內在。同時因為他們太規劃未來,所以也必然帶著深層的死亡焦慮。或者說,就因為害怕死亡產生的空無,因此拼命要留下痕跡在人世間,以證明他們來過不被遺忘。就像永無島上的虎克船長啊!那隻最後能夠吞掉他的鱷魚,就是因為鱷魚肚子裡「滴答」「滴答」的時鐘聲停止了。因此,「父親」其實也需要「永恆少年」的幫助,明白生命在乎的是深度,而不是收集數量,他需要學會整合物質與精神,活在當下,因為存在的孤獨只能被生命的深度所安撫。
然而,對「小王子」而言,他最終沒有回到小行星,不但失去了玫瑰,失去了狐狸,也失去了生命。狐狸曾經提醒小王子:「你為你的玫瑰花所花費的時間,使你的玫瑰花變得那麼重要」,但狐狸沒說出口的是:「你也馴服了我,所以,不必浪費時間精力回去找玫瑰啊!(因為玫瑰是過去的經驗)玫瑰早已經不是玫瑰,而我,卻在你的眼前(此刻的真實生命)」。小王子該如何學會分辨生命中重要的排序?讓自己內心的幻想(玫瑰,或個人規條或外界的評價成就)死去,而承擔起新的「父親」原型,去扶助新生命(狐狸,或真正的親密關係,是承諾與責任)?
所以「永恆少年」的另一個問題是,他們從來不在關係裡,就算擁有親密關係,心理上仍然保持單身。他們只能是媽媽的孩子,卻無法成為誰的丈夫(許多婆媳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男孩)。若「永恆少年」有辦法與「父親」整合,各自揮別該放下的幼稚的自我,其結果反而讓他們都得以重生,這或許就是「向生而死,向死而生」的意義。
所以,這些「原型」都在我們身上,只是輕重的分別。我們是要先能辨識自己的狀態,再學習平衡。優勢功能已經夠強大了,反而最討厭的劣勢功能會以奇怪的方式出現,引發混亂。只有自己提高覺察,才有機會整合。學習先成為自己的「母親」,再成為自己的「父親」,最後才能成為「自己」。
難怪榮格先生這麼喜歡老子跟莊子。如果人人都能經歷自己的個體化英雄之旅,不就是「各正性命」嗎?當人生的意義是透過參與這個世界而得到,這就讓「永恆少年」學會承擔。再透過願意投入時間讓「父親」學會建立深刻的人與人的關係。這時的自我整合圓滿,就有餘裕「以無厚入於有閒」,也許才能理解莊子的「遊心於淡,合氣於漠」的境界吧!
愛智者書窩以上部分文字引用自鐘穎老師故事裡的心理學及線上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