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像這樣的小事> 讀後感


 比爾·費隆,承繼母姓,所以是父不詳,在天主教社會註定受盡屈辱。


很難想像,1996年的愛爾蘭政府,才關閉最後一間「洗衣房」。2013年才正式向大眾道歉。

這本小說設定的年代是1985年。那年我19歲,大一升大二。但是讀著小説的場景描述,愛爾蘭比台灣似乎窮困許多。

比爾費隆很幸運得到威爾森太太的幫助,也是她的善行,誘發著比爾的良知良能。

我抄錄書中即將結束的第135頁:

「他想起威爾森太太,想起她在每一個日子裡的善良,想起她曾如何糾正及鼓勵他,想起她曾經說過與做過,以及拒絕說或拒絕做的種種小事,想起她必定知道的事。這些種種事加在一起,便累積成了一生。」

對極了,我看完書心裡篤定多了,也不再焦慮。我們不是追求偉大,只是在自己的生活裡,清楚明白的活著。在敢於獨立思考的同時,順勢幫助別人。我是小人物,做的就是小事,就這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